图片来源@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杨敏:对于想买车的朋友,试驾应该是买车之前必不可少的一环。一方面大家可以通过试驾,感受下关注车型的驾驶体验,另一方面,试驾多款车型之后,大家也会更放心、更快速的购买到自己心仪的车辆。现在,滴滴打车推出了试驾业务,那它和传统试驾的区别是什么?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便利?
丁道师:传统的试驾需要我们的买车者去4S店,4S店的缺点在于大部分在郊区,而且单个4S店的车型和品牌比较有限,且还需要繁琐的其他流程,对于买车者来说无疑提供了试驾成本。而滴滴试驾就像我们用滴滴打车一样方便,基于地理位置定位,你可以选择周围喜欢的车型进行试驾,选择权更多、距离更近,而且滴滴这种互联网平台,价格也订的非常低,一般二三十就可以体验试驾服务。 而且滴滴试驾的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通过车主更直观的了解到车的性价比,而你去4S店的话,卖车的销售员肯定是只挑好的给你说。
杨敏:目前,滴滴也和一汽丰田、奔驰、林肯、奥迪等多家汽车厂商展开了基于试驾的合作。不过据我所知,这次在正式推出试驾业务之前,滴滴平台其实也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试运行。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用户已经可以体验滴滴试驾了。那之前推出的试运营情况怎样?
丁道师:对于滴滴这么大的平台型公司来说,肯定不打无准备的仗。事实上,滴滴之前推出的几项业务,都经过试运行积累够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样本后才会真正上线,面向我们的市场。根据滴滴方面的数据来看,滴滴试驾经过两个多月的测试,覆盖19个汽车品牌93种车型,累积订单达到140万。这个数据对比才有意思,中国有2万多家4S店,一般一家普通4S店铺一年就几百台车的销量,每年试驾用户数量也就在万人次级别左右,滴滴两个月做的试驾可能相当于上百家4S店一年的试驾量。
杨敏:目前,滴滴试驾车辆除了滴滴自营车,还有经销商提供的车源,以及滴滴平台上真实的车主。那已经布局了这么多汽车出行领域,这次触角再伸向试驾领域,滴滴平台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丁道师:这个举措已经非常明显了,滴滴不是活雷锋,滴滴的每项新战略都有商业战略考量。这次滴滴试驾业务同时也是想切入卖车的市场,滴滴此前在其平台做过一次卖车的测试,虽然只做了200个样本。但数据显示,在100台丰田车购买者中,90%以上都参加过滴滴的“1元试驾”活动,这也证实了滴滴平台用户试驾和购车行为高度相关。
杨敏:我看到滴滴出行CEO程维就说,他当时想给父亲买车,但如果想体验多个品牌感受一下,过程很长。不知道各位对试驾有什么感受啊?如果有什么感受也可以在我们微信公众平台说说。现在问问丁老师,试驾领域在之前的竞争情况是怎样的?什么局面?
丁道师:网易汽车之前做的一个数据显示,中国的4S店数量截止2014年2季度超过了2.4万家,这几万家4S店是目前国内买车用户做试驾体验的最主要平台,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主要是这些4S店在竞争。当然在互联网领域,我们的几大主要的汽车资讯服务平台,汽车之家、易车网、爱卡以及四大门户的汽车频道几乎都有和商家联合展开的试驾业务或者试驾活动。
杨敏:刚才咱们分析了下试驾领域的竞争情况。我就看有一种评论说,尽管明知是最后一道防线,但还是有很多经销商选择与滴滴试驾合作,关键在于经销商发展所面临的两大痛点。是这样吗?经销商在试驾领域,目前有什么困难吗?
丁道师:现在4S店生存状况越来越难的今天,经销商肯定非常想要和滴滴合作啊,很简单的逻辑,我前面说过滴滴一个平台两个月做的量就比得上100家4S店一年的量。对于滴滴来说用户有两三个亿,而且相对来说这是一批有车或者能打的起车而且具备支付能力的用户,这个用户群体就是我们4S店的目标用户群体。 最近几年我们的4S店都醒悟过来,基本都明白了只有依靠移动互联网,才能更好的把车卖出去,这种情况下滴滴无疑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杨敏:我们能看到,从2013年开始,中国汽车经销商在互联网电商的攻击下,似乎正逐渐失去新车销售的利润,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大环境下调带来的库存滞涨,另一方面是各类电商发展所引发的价格大战。尽管如此,汽车经销商依然很骄傲的表示,自己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体验式服务。不过这回,互联网汽车平台也进入试驾领域了。那像滴滴试驾这种类型的汽车互联网平台,在试驾领域抢夺市场的难易度有多大?
丁道师:其实互联网汽车资讯和电商平台早就进入试驾领域,但目前做成像滴滴这么大平台的几乎还没有,滴滴做试驾前面我们也说过了更多的不是把经销商和汽车厂商颠覆掉,而是和他们合作,让他们加入到滴滴的体系中来,各方都能进行利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