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费控+企业支付”,赛道融合之下的新风口
而企业费用支出管理方式的变迁,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一、中国企业费控概论
所谓企业费用支出,是指企业或者员工在企业生产之外,购买不特定产品或者服务所产生的支出。也就是说,企业费用支出是与企业成本支出相对的概念,企业成本支出是企业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基础,而企业费用则是支撑企业日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在企业经营中,企业成本支出管理一直是个备受重视的领域,再加上一般都是与相应企业对接,流程清晰,手续完善,所以到目前为止,企业成本支出的管理已经相对成熟。
而与之相比,企业费用控制受重视程度低,长期被视为不影响大局的“杂项支出”,但实际上,费用支出始终是企业一项较大的开支,有数据显示,2013至2017年间,A股上市公司费用占营收的比重始终在10%以上,因此深化企业费控管理,对于压缩企业运营成本有重要意义。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内企业普遍采用人工模式进行财务管理。而从80年代开始,会计电算化成为了新兴热潮,90年代之后,SAP、Oracle等著名厂商将ERP(企业制造资源计划)系统带入中国,开启了企业费控的新篇章。
ERP不仅是综合的企业管理系统,也是将物质、资金和信息集成一体化,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新型管理思想。在ERP中,企业费控既是资金管理的一环,也是重要的决策参考信息,因此企业费控的重要性快速上升,而2016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为传统的报销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发票查验、报销入账、保管存档等痛点,激发了企业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统一、规范、高效的数字化管理诉求。
而在当前,云技术的发展,使得SaaS模式成为周期短、迭代快的费控服务新选择;与此同时,随着移动支付和消费线上化和平台画的发展,不仅以个人支付的极致体验倒逼B端企业支付方式升级,也使得B端企业能与海量优质外部供应商的快速对接,将企业支付与费控融为一体,在这两个趋势的助推下,企业费控市场快速发展,2019年,中国费控管理市场规模达到7.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超过100%。
疫情之后,生产经营活动受限导致大量中小企业面临收入下降、现金流紧张的困境,近三成中小企业表示营业收入下降超50%,85%的中小企业现金只能维持3个月,节流无疑是现阶段企业最重要的课题,因此在企业数字化的浪潮中,企业费控管理又面临了新的发展契机。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20年中国企业费用支出管理行业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艾瑞咨询认为,在后费控报销的时代里,企业支出管理将更强调融合场景化支付能力,助力企业以统一支付取代报销,而费控与企业支付这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正在由单纯的对接向融合的方向演变。
二、融合模式之争
正如之前的文章所阐述的一样,费控与企业支付相融合,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互联网经济在B端领域的重要趋势。
新西兰的Xero Limited在2020财年上半年,实现了200万订阅用户数的重要里程碑,而作为全球第二大集体餐饮公司的法国Sodexo同样涉足企业费控领域,当然,企业支出管理市场开发最早,最为成熟的依然是美国。
在美国,有发展企业信用卡的综合管理厂商Divvy、Brex,以及新型差旅厂商TravelBank、TripActions,这些企业费用支出管理软件切入方向不同,但是均能够实现支出数据可视化,从而优化成本管理能力。
在中国,企业支出管理同样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虽然各个企业费用支出领域不同,厂商渗透较为有限,但仅核算商旅、出行、团餐、企业采购和补助福利五大共通场景的费用支出,规模就已达到万亿级别。而且中国与美国一样,有比较成熟的差旅、出行服务厂商,头部厂商均在寻求从预订服务向管理服务转型,以期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的进一步管控。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在支付方面,美国因为信用卡已经广泛普及,所以大多数产品企业支付的切入点都是信用卡,而中国因为移动端支付崛起,C端用户习惯已经养成,因此相较于美国,中国更需要的是去除垫付和报销流程的“企业支付宝”。
除了支付之外,在美国,企业软件付费采购意愿较高,2018年美国企业平均SaaS费用超过2000美元/人,而中国因为企业付费意愿低,单纯的费控报销软件营收有限,因此更需要费控与企业支付相融合。
以2016年分贝通创立为标志,企业支出管理创业方向开始转向以企业支付+费用管控为核心,帮助企业更好的控制费用支出,厂商前期依靠费控管理SaaS建立用户粘性,在加强与外部支付场景连接的同时扩大支付用户的规模,后期可通过收取交易佣金实现规模化增长,最终建立起正向的增长飞轮。据艾瑞咨询数据统计,中国企业支付平台潜在市场空间能达到千亿规模。
与传统的企业费控相比,费控+企业支付的综合性产品的优势还体现在可以综合企业费用支出数据,整合原本分散于ERP、财务、OA系统的数据,使得管理者能够直观分析管控企业费用支出项,并且积累数据资源,承载更多产业互联网服务能力。
而在企业支出上,综合性企业支出管理产品可以综合诸多需求,对接多家供应商,因此具有比中小企业更强的议价能力,有效降低成本。
因此,在赛道融合的大趋势下,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传统的费控和企业支付公司,发展方向均为扩张自己的业务模式,向着“大而全”发力。截止2020年前三季度,已经有四家费控管理厂商逆势获得融资,这些融资均为B轮以后,规模在亿元以上,这一方面证明赛道被投资人看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行业已过萌芽期,参赛者减少,头部企业初步显现。
然而,尽管殊途同归,但是根据原有业务的不同,企业支出管理软件仍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从企业支付场景切入费控的滴滴企业版、饿了么企业版;其次是从费控管理出发,将业务拓展到企业支付的汇联易、易快报等;最后则是融合费控管理与场景支付能力,在一体化服务方面具备先发优势的分贝通。
这三种模式并非只是发展路径的不同,而是有着自身鲜明的业务特色和独特的优劣势。其中分贝通作为一体化模式的先行者,在费控领域对不同场景的支出流程有更充分的理解,在企业支付对支付场景的整合更完善,背后的账号、资金、交易、结算等核心支撑系统也更为完备。
三、未来之路
无论是从企业支付切入费控,还是从费控补齐支付场景的企业,其发展的本质都在于巩固固有优势,补全短板。
无论是饿了么、美团跨界进入团餐市场,还是滴滴、首汽对接企业,都属于平台从因公场景支付出发,补齐费控能力,这些平台或者品牌在自身经营的支付场景中有深厚积累,因此B端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是有利必有弊,这种模式的企业支付业务基础在于自身,因此难以向其他场景拓展,在费控领域也无法实现对多种场景的整合。因此,以这种模式发展的企业,一般选择是深耕本领域,并与尽可能多的其他企业支付平台对接,从而成为企业支付市场的“基础设施”。
而反过来,汇联易、易快报等从费控业务出发,通过对接多个平台,补齐企业支付场景,从而实现企业支付与费控业务的融合,这种模式能够快速实现对传统费控服务的“升级改造”,但是显然在企业支付场景领域,难以具有差异化的体验,所以到目前为止,这类产品在场景支付方面的业务较浅,仍以费控管理为核心竞争力。
相较于上两者,以分贝通为代表的费控和场景支付融合模式是新物种,一体化服务方面具备先发优势。其在信息流、资金流和发票流的三者融合基础上,能够实现更为广泛的场景覆盖和更具有差异化的支付体验。而分贝通更大的优势,在于“面向未来”,有更灵活的调整能力
从行业来讲,当前企业支付主要集中于商旅、团餐、出行、企业采购、补助福利五个场景,随着其他对公支出场景渗透率的提高,不同行业之间管控流程的行业差异会增加;而从企业规模来讲,因为大型企业强调管控、合规,而中小企业关注能够连接主流第三方平台、让员工快速上手,实现报销效率提高,所以两者对企业费用支出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
因此,随着企业费用管理市场的纵深发展,企业会倾向选择有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厂商,而分贝通的企业支付场景与费控融合,能够逐步沉淀面向特定行业的产品能力,并以模块化的方式输出行业解决方案,既发挥SaaS模式简单、灵活、高效等优势,又满足客户深层次支出管理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