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中芯国际上市:高市值“造梦”中国芯
文/ 黎帅
7月16日,中芯国际(688981.SH)成功登陆科创板,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神话。
退出美股一年之后,成功回归登陆科创板,中芯国际也成为了首家同时实现“A+H”的科创红筹企业,同时也是A股科技股龙头企业和市值最高的半导体企业之一。
中芯国际承载着中国芯片自主生产的重望,也为资本市场热捧。
截止当日收盘,中芯国际报82.92元,较发行价大涨201.97%,公司整体市值为6137亿元,中芯国际目前的市值在A股中排11名,仅次于中国石油。
去年5月份,中芯国际宣布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是时中*美关系已经恶化,时隔一年,中芯国际在国内科创板上市。
中芯国际科创板股票发行价为27.46元/股,发行股票总数为16.86亿股,其中10.4亿股7月16日起上市交易。
以此计算,中芯国际此次IPO募集资金462.87亿元,刷新科创板最高纪录,也成为2011年以来A股规模最大的一次IPO。
此外,中芯国际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则发行总股数将扩大至19.38亿股,募资额高达532.3亿元。
根据已经公布的招股书披露,中芯国际此次科创板IPO约40%资金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中芯南方一期)。
中芯南方为一间12英寸晶圆厂,目前产能已达6000片/月,目标产能是3.5万片/月,投资总额达120.4亿美元。
1
“造血”很关键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能够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
拓璞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以营收金额、市场占有率排名,中芯国际仅次于台湾的联电,在2020年是全球排名第5大的芯片代工厂。
中芯国际招股书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营业收入为 64亿元,同比增加38.42%;毛利率为21.58%,同比增长2.8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3亿元,而上年同期为-3.3亿元。
业务方面,集成电路晶圆代工是中芯国际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司其他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为光掩模制造、凸块加工及测试等配套服务。
2004年3月,中芯国际分别在美国纽交所与港交所上市。2019年5月,中芯国际宣布从纽交所主动退市。
此次中芯国际成功回归科创板上市,成为首个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回归科创板的企业。
A股市值排行
中芯国际的港股股价较今年年初时已经上涨了200%,市值超过2000亿港元。上海上市交易中获得较高估值的预期,是其股票最近表现如此出色的部分原因。
与在A股大涨的势头不同,7月16日,中芯国际港股大幅跳水,截止至收盘,报28.75港元,较上一日下跌25.23%。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媒体训练营》记者表示,中芯国际港股大跌,有港股今日整体向下的影响,有虹吸作用,A股近期也可能也会出现高开低走的情况,或者也会引起科创板整个板块出现失血,长期倾向于乐观态度。
张孝荣认为中芯国际的意义,不是一个单纯的企业,中芯国际是整个国家芯片产业的一个希望所在,是产业龙头。
张孝荣说:“它是一个战略性企业,是高科技对抗的核心企业之一。这个价值,无法估量。”张孝荣认为,资金不足,一直是影响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芯国际通过科创板上市可以募集更多资金补贴生产研发费用。
中芯国际上市之后的挑战在哪里?张孝荣认为是:还未到能够“自我造血”的水平,依然随时需要输血。
2
高市值:“造梦”中国芯
7月16日收盘,中芯国际港股市值为2128亿港元,科创板市值为5917亿元(约为6554亿港元),市值比超过3:1。
国信证券发布快评:中芯国际比贵州茅台更珍贵,A股的中芯国际属于绝对稀有资产,不能参考国际半导体代工厂估值,应该参考科创板半导体代工厂华润微的估值。
对于中芯国际目前在科创板的估值,国信证券认为:相同资产在不同市场有不同价格,所以,科创板的中芯国际的估值超过龙头台积电也是有可能的。
即使对比华润微,中芯国际的估值同样偏高,截止7月16日,华润微静态市盈率为146,动态市盈率为128,而中芯国际分别为329、338。
支撑这样高的市盈率的还是“中国芯”这个梦想。中芯国际招股书显示: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地区,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14纳米FinFET量产的晶圆代工企业,代表中国大陆自主研发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最先进水平。中芯国际在14nm量产后,可能会跳过10nm工艺,朝7nm的目标迈进。
中芯国际财务数据
中芯国际此前多次表示:中芯国际的下一代工艺是N+1工艺。
虽然中芯国际没有透露具体细节,只是称下一代工艺与14nm相比,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57%,逻辑面积缩小了63%,SoC面积减少了55%。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中兴华为事件后,国产芯片产业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制造的重中之重。
中芯国际财报显示,中芯国际2019年营收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和欧亚大陆,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贡献了过半的收入,占据总营收的59.5%,美国地区占比26.4,欧亚大陆则占比14.1%。最近三年来自于中国大陆及香港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约为99.16亿元、133.18亿元及127.52亿元,占比分别为47.26%、59.09%及59.39%,呈上升趋势。
“中芯国际作为国产晶圆代工龙头,近年和国产设备、材料、设计厂商密切合作。2020年起,中芯国际有望加速成长,逐渐达到世界一流IC制造水平。”方正证券分析表示。
据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2020年,国内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则要达到70%。
3
绝佳战略期
时势造英雄,中芯国际高光的背后也是时势,特别是国家扶持芯片产业生态的决心。
2019年10月22日,国家大基金二期成立,根据规划,投资方向将重点放在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和清洗设备等芯片制造及上游设备领域。
张孝荣说:这些领域,也是中芯国际的上下游企业,扶持中芯国际,具有扶持生态的价值。
作为芯片产业上游的设备制造商,如果资金尽快到位,国产设备厂商们预算上的困扰将大大缓解,则将集中精力开启追赶模式。
随着芯片制造设备产能扩充,芯片制造行业的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中芯国际收入构成
除了扶持芯片产业生态,还扶持芯片产业龙头。中芯国际作为国内代工龙头,具备串联及带动封测、芯片设计等整个产业链的潜力。
国家大基金一期、二期,以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一期、二期相继重金力挺中芯国际。
张孝荣说:中芯国际在某种意义上是国家级战略企业,国家对芯片产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龙头企业也加大了重视程度。
张孝荣认为“现在正是发展国产芯片的绝佳战略期”,市场有需求,国内半导体行业正处于晶圆产能扩张的历史机遇期,美国已经无法通过出口管制和技术封锁来彻底消灭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随着中美在先进高端制造领域的摩擦不断,中国将芯片行业聚焦国内的基本态势越来越明显,本土芯片设备需求强劲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