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潘石屹为什么要卖掉SOHO中国?
最近,潘石屹又多了一项新爱好——计算机编程。
在编程的这件事情上,他曾有一段很哲学的话:“雪花长什么样子?所有的雪花都是一样的。没有国家的区别,没有地区的区别。雪花的边长有多长?这个问题也只有用计算机的Python语言才能最清楚的回答。”
人生的选项很多,每一个选项都有着不同的答案。看惯了云卷云舒的潘石屹想要的是什么?这是很多人心中的问号。
对于潘石屹,他的在外界的印象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他和很多出生在最底层的人一样,在时代的洪流中想找到一个自己的归宿。为此,他从海南起步,做过会计也开过砖厂,最后命运让他和和冯仑们聚在了一起,这个组合后来被称为“万通六君子”。
这个称呼很多人都表示过不满,认为他们不应该被称为君子。
梳理历史,我们会发现其实成功就是少数人的游戏。要不是潘石屹用一条烟的代价看了相关的数据,或许现在就不会有所谓“六君子”的故事了。
第一阶段,他们是励志的典范,也是无数白手起家青年人的偶像。
海南炒房让他们积累了第一桶金,靠着这一桶金他们才能顺利的回到北京建立万通集团。
这个过程中,相信做过企业的人一定知道其中的难,因为能把财富做到他们目前的程度,毕竟是极少数。
为了平衡六个人。冯仑曾经提出过“坐有序,利无别”。当公司化运作之后,这样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开过公司的人都知道。
潘石屹是第一个提出分家的,拿了一笔钱后他和张欣做了SOHO中国,这是潘石屹的第二个阶段。
创业的初期,两人虽然很累,但是看着公司慢慢开始壮大,两人也非常有干劲。经过不断的磨合,两人分工逐渐明确,潘石屹主销售,张欣主拿地盖房。
为了SOHO中国尽量能卖出好价钱,他曾不止一次奔赴山西,说服那些煤老板去买他们的房子,为了顺利卖掉房子,他给那些煤老板描绘出一个宏伟的蓝图,最终在周边房价几千的基础上,他把SOHO中国卖出了上万的价格。
尽管,还是有人在他的门前拉起了横幅。但站在这个角度而言,这是一笔好生意。因为SOHO中国的地段都是北京、上海的核心地段。
再后来,他决定自持物业,以租代售。这里面的辛苦,大概也只有潘石屹自己明白。
2007年开SOHO中国赴港上市,当时SOHO中国创下了亚洲商业地产最大IPO记录,信心百倍的潘石屹想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大干一场。
这时候潘石屹已经刻意将自己变成一个名人,尽量的让自己有名。他开始拍电视,玩微博,搞社交……
到了2013年前后,他发现拿地的价格越来越贵,而且潘石屹也经常拿不到地。所以,渐渐的他有点心灰意冷。
他把当时的价格做了一番比对,认为高价拿地是危险的,因为他是会计出身,所以卖房子的利差他算的很清楚,这点他比同样是会计出身的贾跃亭要好很多。
所以,从2014年开始,他就只卖不买。因为他觉得房价是被高估的。
但是就是这时候,市场开始出现一种声音——潘石屹要跑了,这是潘石屹的第三阶段。
以前市场也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人,包括刘亦菲的教父陈金飞,他以前也是在北京玩房地产的,之后随着价格越来越贵,也退出了地产市场。
然而真正让潘石屹陷入舆论深渊的是给哈佛和耶鲁的两笔捐款,正是因为这两笔捐款成为了日后被骂的原因。
其实在此之前,他接受凤凰网的采访时解释过,他说:“我原来认为小学的教育比较重要,其实到最后发现,不能够自我封闭。教育最重要的是把心胸开阔了,境界提高了,看到更多的东西是最重要的。最近140年,我们每一个大的变化都跟留学生有关系,所以,我们前些年就资助哈佛和耶鲁,现在看来还是很成功的”。
不管他说的对不对,初心是不是想让两个儿子去上学,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资产有处置权,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而这次,疫情之下,潘石屹没有选择捐款,彻底的激怒了很多网友,大多数网友认为,在中国赚钱,却捐给美国的大学,这是一种让人不齿的行径。
对于网友的怒火,潘石屹没有选择回应,而是选择一直沉默。后来还有很多文章分析他不是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家,没能把企业做的足够大,足够有成就感。
至少在潘石屹层面上,他承认他就是个商人。
也许是做了一辈子企业做累了,所以他想卖掉企业。3月10日,市场传闻黑石集团要私有化SOHO中国,价格较当时的股价溢价100%。
受到此消息的影响,SOHO中国的股价大涨,而再次之前SOHO中国的股价一直是半死不活的状态,一天的成交额也不过几百万港元到一两千万之间,如果放在A股市场就是一个十足退市股的成交额。
消息宣布后,SOHO中国股价大涨,而且还比较活跃,股民赚了钱,潘石屹也可能套现,而黑石也得到他们想要的,从生意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输的就只是舆论。
活了大半辈子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潘石屹看的非常明白,所以,当面粉价格比较贵的时候,他自然会卖出,这是一个商人的本能。
最后,他决定了出售。因为贾跃亭的例子,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因为当你生意失败时,没人同情你,该还的你一分也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