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词汇。人们常常这样定义电子商务:
“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而我理解中的电子商务很简单,用电子或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来开展商务活动,即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时代大潮已经不可阻挡地到来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来快速缩短自己的供应链条,来实现产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送达到目标客户手中,这就是电子商务。现代社会,互联网中电子的手段是越来越丰富,包括在手机上进行的交易活动也是电子商务活动;你也许没有登陆淘宝、京东等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而是在全国搭建了自己的内网平台,这也是电子商务。
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白热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更需要理性看待,客观分析电商的特性,才能在这一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我看来,现阶段我国的电子商务呈现出以下八大特点:
电子商务的运营能力要大于渠道能力。
传统企业的线下销售操作模式是不断的拓展销售渠道,在全国开展尽可能多的渠道,发展大量经销商,采取平铺式的销售方式。而电子商务是没有国界的商务活动,产品在互联网上的展示也许只是瞬间的事情,渠道就显得不那么 重要了,传统企业中看似重要的销售渠道的开展无形中被电子商务缩短了进程。
在线下的销售中,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分销商等角色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在电子商务大环境下,厂家可以直接在互联网开展销售,即采用最短的渠道来进行销售。所以,在电子商务领域内,最直接考验的就是企业的运营能 力,即如何利用平台,如何利用整个一套成体系的营销工具来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
电子商务是个大渠道,很多企业都想在上面要开展很多的分销 商,发展很多的渠道来经营。其实电子商务发展多少个平台或者渠道并不重要,对渠道的管理运营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即使仅仅发展一个渠道,并且有很强大的运营能力,其效果也是大于多个渠道的支撑能力,所以说运营能力远远要大于渠道能力。
在互联网,传统渠道已经不重要了。线下的渠道是按省、市、片儿区划分并且相互竞争。电子商务就是一个流量转卖中心,全国就是一个平台,如果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向全国扩散,就根本无地域区分,无价格区分。在电子商务里,所有信息是透明的,对渠道的运营能力远远要大于渠道能力。传统的渠道就是铺货,他也是运营能力的一个部分,这部分功能现在已经弱化了。
经营好电子商务需要了解多平台生态链
在中国电商领域内,多平台局面会持续存在。在我国电子商务近阶段,最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当属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当之无愧的电子商务领头羊,连续五年被评为 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但是京东的重资产、低毛利、高服务的特色和易购的线下资源区域整合,还有腾讯的技术性SNS都是短期很难替代的,也会长期焕发生命 力的。
电子商务的多平台,就相当于好几个政府,好多企业需要多平台的分划来进行管理,不是某一家就能代表电子商务,是整个的平台企业,整个的生态链。
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导向,某种意义上是计划经济。
我们可以通过宏观调控能力来躲过金融危机,我们可以有很强的经济干预能力,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做大事,中国的经济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电子商务并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至少目前不是,电子商务还是垄断市场主导。
中国的电子商务是平台主导。在目前最集中的三种商业模式——C2C、B2C、B2B中,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淘宝网仍然一家独大,引用艾瑞的数据淘宝大约占据90.4%的市场份额;即使是在传统意义上的B2C中,淘宝2011年全年的交易额已有8,+000亿,2011淘宝商城占高达53.3%市场份额。虽然其他平台在2012年提升很快,但正所谓淘宝阿里体系,在我国电子商务中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基本上形成了垄断的局面。
在中国的电商领域内位居第二的,当属京东商城,接下来类似于一号店,腾讯的QQ商城等这些大型的平台商,几乎左右着整个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归根结底的垄断者则是阿里。可以说,阿里是中国电子商务的规则的制定者。在这样垄断机制下,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了解计划,了解规则。
电子商务以流量为王
很多人说产品为王,中国不缺好的产品不缺好的设计,在电子商务领域里,流量为王,这才是电子商务的核心,争夺入口,争夺流量,淘宝就是一个流量转卖中心。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是王道,就能够吸引客流量。
电子商务网站的流量分析与其他网站大体相同,区别主要在于效率转换以及用户特征,这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尤为重要。电子商务的开展和发展,不由企业的资金实力或品牌效应来决定,而是流量为王。
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始终会寻找交易量较大的平台商来进行的。在电子商务中投入资金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引来最大的流量而为之。正所谓,电子商务最重要的突破点,就是找准流量的聚集地。
电子商务的交易链条大大缩短
传统的线下企业由于供大于求、产品库存效率低、销售渠道不畅通等种种因素,可能会延缓了行业供应链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有力地改变了这一现状,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而且有效地拓展了业务渠道,缩短了交易链条,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加速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物流的衔接与互动。
由生产端直接面向于终端客户的趋向性已经产生。迄今为止,很多品牌商的生产厂家已经直接联网,一些C店的生产厂家也直接进入了互联网,来开展短交易链条的电子商务供应活动。
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生产厂家直接上线,由工厂直接面对消费者,这带来了交易链条的崩溃。很多线下传统企业,供应商、零售渠道,就会受到电子商务强大的冲击, 供应链条严重缩短,厂家直接面对顾客,甚至设计师就可以直接面对客户了,这就是崭新的D2C模式。
始终坚持成本导向
无论什么情况,成本与线下趋同也罢,但在电子商务领域里,压榨与减少成本投入是毋庸置疑的,在市场上,低价产品始终占据首要位置,低价、低毛利始终卖得很好,在现在阶段,很多人追求品牌,那都是凤毛麟角的。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人是在靠品牌能够生存下来,近九成的人都是靠低价、轻销,来取得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生存,就连淘宝都在搞五折大促的方式来取得客户的青睐。
现在阶段还没有真正的以靠品牌为主导的电子商务环境,仍然是成本导向。
实际上,电子商务的成本甚至还高于传统商务的成本。例如业内快速发展的京东商城,近期下大力气投入五个亿降低电器品类的价格。刘强东所做的事情归根结底就是在履行“成本导向”这一宗旨。
在电子商务中,很多人打品牌其实是为了借助于电子商务的大潮来开展低成本、快速的营销。
营销成本与线下逐渐趋同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恶性竞争,传统大资本的不断引入,广告价格的不断提升,成本已经与线下趋同。
两三年以前的电子商务,还处于低成本的投入期,发展至今,电子商务的成本越来越与线下趋同,由于品牌商的进入,资本商的加盟,将整个电子商务领域内的广告价格大幅度提升,与线下成本越来越相同。而目前消费者还能在电子商务中买到价钱便宜的货品,其原因是由于电商的交易链条大幅度缩短。消费者也依然青睐网络购物,其原因在于网络购物提供了便捷快速的购物体验。
全面的竞争态势
所有的企业都想在电子商务里分一杯羹,目前业界已经在原料,从产品生产,美术,人才,管理,以及资本各个层面上都展开了竞争。
电子商务发展至今,无论是平台还是企业电商领域内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大多数的企业开始在资金方面和人才方面互相拼抢,达到了空前激烈的局面。为抵御激烈的竞争,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服务商也应运而生。电子商务环境也趋于生态系统化,比拼已经往纵深发展,全面竞争早已开始。